谷雨时节的大工校园,玉兰初放,草木萌发,中外学生满怀期待,迎来了2025年国际中文日校园活动。4月9日下午,国际教育学院组织近百名各专业及项目类别的中外学生开展了“世界连理,中文载梦”的主题中文日活动。

在悠扬的国风音乐背景下,本次中文日活动在语言破冰游戏中拉开序幕,中外学生互相分享了最喜欢的一句中文谚语或诗句。国际学生们纷纷展示了留学日常中的汉语积累,令人印象深刻。

鲁班锁解趣:领略古代智慧
2025年,为了呼应国际中文日“中文:穿越时空的礼物”的主题,活动中,国际学生主持人们像大家介绍了传统经典非遗项目之一--鲁班锁。作为中国发明与创造历史上的代表之一,这一古代土木建筑上的固定结合器,穿越千年,仍然魅力非凡。大部分学生都是第一次近距离体验多种组合形式的鲁班锁,现场工程类专业背景的中外学生更是对这一项目兴趣盎然,同学们被这些完全靠自身结构连接支撑的木条深深吸引,兴奋地动手尝试。虽然有点陌生,拼搭起来也有点难度,但每组同学都表现得十分耐心和投入,在成员们的齐心努力下,计时赛中用时最短完成鲁班锁复原的一组学生获得了“巧手工匠”奖。分享感受时,罗马尼亚籍硕士生李浩然(EMANUEL CURATOREANU)表示,自己一直觉得古代中式建筑特别漂亮,所以才选择了土木工程这个专业,今天尝试了鲁班锁,更是被中国传统工匠的智慧惊艳到,作为理工科的研究生,这种工匠精神的传承和延续让他更深刻的认识到了创造性思维和实践应用的重要性。

硬笔书法韵雅:笔绘中文之美
在生机勃勃的谷雨节气,国际中文日亦是纪念“中华文字始祖”仓颉造字的贡献。在我校本次中文日活动中,国际教育学院为中外学生准备了2025年国际中文日定制田字格纸,设置了硬笔楷书书写环节,一首二十四节气歌(节选),不仅写出了中文的文雅达意之美,更让大家理解了自然与历史在中国的丰富文化内涵。尽管笔触略显生涩,但一番静心书写后,大家都颇有成就感,在书写评选中得票最多之一的俄罗斯籍本科生阿丽娜(ALINA CHEBESOVA)同学表示,在今天的活动中,第一次了解到二十四节气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未来还希望能参加更多的文化交流活动,抓住留学生活中的每一次机会,学习更多关于中国的知识。

HSK经验分享:共话中文学习之路
随着我校中文授课项目学生比例的增长,越来越多的国际学生关注到HSK考试的重要性,本次国际中文日活动中,中国语言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金世喜(SE HEE KIM)同学与大家分享了自己复习备考HSK六级的学习经验,从考试信息、学习资料、复习内容、练习技巧等方面与各国同学交流了她对中文以及HSK考试的理解,她说“HSK不仅是一个考试,更是我们了解汉语、理解中国文化的宝贵机会。希望大家在备考过程中,不仅注重提高语言能力,也要去享受学习中文的乐趣。”

在这个充满希望和机遇的时代,国际中文日活动以其独特的魅力和深远的影响,为世界各国的青年搭建了一个互通互动、共创共享的语言文化交流平台。在这里,中外学生不仅学习到了中文的语言知识,更深刻体会到了中文所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和独特精神价值。中文成为了他们拓展知识视野、增强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工具,也成为了他们交流思想、开阔眼界、共同成长的宝贵媒介。让我们携手共进,以中文为桥,连接世界,共同书写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