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10月期间,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的支持下,大连理工大学成功举办“白俄罗斯中文教育云讲堂”活动。四场高水平讲座共吸引来自中国-白俄罗斯大学联盟中白语言发展与区域合作集群子联盟和白俄罗斯中文教育协作体成员单位的360余名师生参加。本次活动作为白俄罗斯中文教育协作机制的重要实践,通过统筹国内外专家资源,以“国内海外协同联动”模式,深化国际中文教育理论研究,提升各成员单位国际中文教育建设能力,推动白俄罗斯中文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

首场讲座,中白友好协会主席、白俄罗斯国立大学共和国汉学孔子学院外方院长,原白俄罗斯共和国副总理、白俄罗斯驻中国特命全权大使阿纳托利·托济克带来《白俄罗斯汉语教学的发展空间》。他系统回顾了白俄罗斯汉语教学从零起步的发展历程,指出当前中小学与高校汉语课程规模持续扩大,师资短缺已成为关键挑战。为此,白大孔院创新提出从其他语种教师中转型培养汉语教师的解决方案。未来,白俄罗斯中文教育将聚焦扩大学生规模、增设教研室、强化师资保障和编制本土教材,为中白合作注入动力。

第二场讲座,白俄罗斯知名汉学家、白俄罗斯国立大学共和国汉学孔子学院汉语及中国国情学教研室主任莫洛特科娃·尤莉亚带来《白俄罗斯共和国普通中等教育机构中的汉语教学》。她指出,2006年汉语成为白俄罗斯中小学的必修科目后,教学规模持续扩大,到2024年在白俄罗斯全国共有124所教育机构开设汉语课程。讲座详细阐述了符合欧洲标准的教学体系,其核心在于语言与文化融合,通过分级学时与多维内容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并分享了教学大纲、教材编写与课堂实践方面的本土化经验。

第三场讲座,华东师范大学白俄罗斯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俄罗斯东欧中亚学会理事、上海俄罗斯东欧中亚学会理事、上海翻译家协会常务理事贝文力带来《白俄罗斯文学艺术中的民族记忆与身份追寻》。讲座带领听众走进白俄罗斯的文学与艺术世界。他以历史为线,梳理白俄罗斯文学与艺术发展脉络,涵盖建筑风格多样性、绘画中战争与精神主题、雕塑经典以及纪念建筑群等。文学部分展现了民族生活与斗争传统,以及当代作品回归艺术本体与观照现实生活的特点。通过散点式艺术赏析,让师生感受真实立体的白俄罗斯,理解人民对记忆的守护与身份的追寻。

第四场讲座,北京外国语大学俄语学院院长、俄罗斯研究中心主任、中国苏联东欧史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俄罗斯东欧中亚学会俄语教学研究分会副会长戴桂菊带来《加强中白人文交流,助力白俄罗斯汉语教学》。她指出,随着中白全天候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深化,白俄罗斯汉语教学蓬勃发展,学习者数量剧增,这对课程设置、教材选用、师资建设和人才培养模式提出新挑战。在此背景下,形式多元的中白人文交流活动至关重要,它们能培育汉语师资与志愿者队伍,为学习者搭建与中文母语者交流的桥梁,成为汉语教学不可或缺的“第二课堂”。

随着四场讲座的圆满落幕,“白俄罗斯中文教育云讲堂”活动正式画上句点。本次活动不仅为国内外专家学者搭建了高质量的交流平台,也进一步提升了白俄罗斯中文教育在学界的关注度。未来,学校将继续深化模块协作,拓展共享生态,为国际中文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