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院长信箱 |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通知 >> 学院新闻 >> 正文

【国际研究生导师风采】潘路军教授和留学生的师生缘

2024-01-02  点击:[]

“每个留学生都是连接中国和其母国一根纽带,这根纽带的质量会直接或间接影响到两国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和科技合作的发展……”。2023年6月25日,在中国留学基金委组织的中国政府奖学金工作调研会议上,大连理工大学物理学院潘路军教授,作为我校留学生导师代表,分享了自己在留学生的招收遴选、培养教育及学术国际合作方面的心得体会,并为我国来华留学生招生培养工作的提质增效建言献策。

潘路军教授,1988年本科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电气工程系电气绝缘技术专业。1994年赴日本大阪府立大学工学部电子物理专业留学。2000年获博士学位后留校担任助理教授,其间兼任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JST)及日本新能源和产业技术综合开发机构(NEDO)研究员。2007年底回国,作为教授、博士生导师,应聘到大连理工大学任教。先后担任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光电工程系主任、物理与光电实验中心主任、光学学科点负责人。

潘路军教授主要从事纳米材料制备及其物理特性的相关研究,迄今已在重要国际SCI刊物上发表论文200余篇,被引4400余次;申请并获得国家及国际专利20余项。潘路军教授一直致力于碳纳米材料及其复合材料的结构调控和其光电特性及机械特性方面的研究,在日执教期间承担了多项JST和NEDO的日本国家重点项目,作为课题负责人主持完成了JST和大阪府联合主办的“地域结集型共同研究事业-碳纳米材料活用技术的创成”的重大专项研究。来我校工作以来,潘教授先后主持和参加了多项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和重点项目、863项目以及国际合作重点项目,在碳纳米材料的多级结构构筑、光热力电特性及其在能源存储、微波吸收、柔性传感及拉曼光谱等基础应用研究上取得了许多国际前沿的研究成果。

接收安思福,缔结跨国师生缘

2013年9月的一天,一名黝黑瘦小、双眼有神的外国青年叩响了潘路军教授办公室的门。他向潘教授介绍说他叫Muhammad Asif,中文名安思福,来自巴基斯坦,现在正在大连理工大学材料学院读书,对纳米科学非常感兴趣。他通过一个偶然的机会读到了一篇潘教授课题组的论文,对论文中提到的碳纳米材料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随即浏览了潘教授的主页,进一步了解了潘教授团队的研究方向和内容。安思福当场表达出希望潘教授做其博士学业的联合指导教师的强烈愿望。潘教授被他的求学欲望和对纳米材料的强烈兴趣所打动,于是答应了他的请求。

彼时石墨烯的相关研究方兴未艾,潘教授和安思福一起制定了研制高质量石墨烯薄膜的研究计划,并特别研制了一台制备石墨烯的新设备。进入实验室后,安思福在潘教授的悉心指导下,每天大多数时间泡在实验室里,经受住了了多次失败的打击。经过不懈的努力,终于在控制石墨烯生长层数的技术上取得了新进展,完成了他的第一篇论文。潘教授对其工作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并希望他能在石墨烯的生长机制和能源应用方面进行深入探索。

安思福也没有辜负潘教授的期待,潜心科研,攻克难关,最终顺利地完成学业,获得博士学位,并荣获 大连理工大学留学生之星”的荣誉称号。

化身国际使者,全面开展科研合作

安思福非常感谢潘路军教授对他的悉心指导和真诚帮助,特意邀请潘教授到他大连的家中做客亲自准备了丰盛的巴基斯坦风味美食,同时邀请多名巴基斯坦的留学生和潘教授一起座谈。在交谈中大家谈及了两国在政治、文化和习俗上的异同,留学过程的心得体会。潘路军教授也分享了自己在日本留学时的心路历程以及对中巴友谊的展望。大家在相互理解和尊重的基础上相谈甚欢,加深了彼此的了解,拉近了留学生和导师之间的距离。

之后,潘路军教授还多次邀请安思福的弟弟,在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进行博士后研究Muhammad Rashad来校做学术报告,和中国学生一起探讨纳米科学的前沿问题和技术瓶颈,共同寻求解决方案。在这样的师生交流过程中,潘路军教授和安思福及其弟弟之间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多次为他们在国内外研究机构开展学习和研究工作提供大力帮助。

此外,经安思福介绍,潘路军教授和安福的硕士导师巴基斯坦国立科技大学的Habib Nasir教授相识,双方联合申报并获批中国和巴基斯坦的政府间科技合作项目,就碳纳米材料在葡萄糖检测领域应用联合开展深入合作研究。双方研究团队通过互访、共同承办“纳米材料和传感”的中巴联合论坛等活动,进一步加深了中巴双方在科技上的协作和友谊。同时潘路军教授也接受了Habib教授的邀请,担任国立科技大学的在学博士生Bukhari Syeda Aqsa Batool的合作导师。在双方的共同指导下,该名博士生已通过了学位论文答辩答辩,顺利获得博士学位。

潘路军教授和同事访问巴基斯坦国立科技大学

躬身来华留学事业,培养优质国际人才

之后,潘路军教授又招收和培养了两名巴基斯坦留学生,均顺利完成学业,获得博士学位。其中一名目前在深圳大学开展博士后研究工作,另一名学生回国在高校任教。

潘路军教授招收的第四个博士生叫Amjad Farid,中文名字叫法里德,是一位精炼能干,头脑聪明的巴基斯坦学生,具有出色的逻辑分析、论文写作以及英语表达能力。但在科研初期的选题和实验遇到诸多问题时,潘教授能因势利导,指导其阅读相关文献,寻找有价值的科研方向,并制定出详细的实验计划,帮助其分析和解决实验中的问题,使他很快进入正常的研究轨道。此外在生活方面,潘教授也给予学生无微不至的关心和热心的帮助。在法里德为其家属在中国租房等事情上,潘教授亲力亲为,反复协调,并进行名誉担保,帮助其解决困难。

2020年初的疫情席卷全国,住在校外的法里德不能进入校区和去实验室做实验,研究被迫停止,毕业或将延期。这在心理上对其造成了较大的冲击。潘路军教授针对这个问题对他进行了多次辅导,耐心地说明了情况,并就此情况多次和学校有关部门协商,解决其尽快入校进行科研的问题。同时,面对这种特殊情况,潘教授建议他多多阅读文献,指导他开展对下一个研究的调研,帮助其坚定信心,并进行充分的前期科研准备。最终法里德在葡萄糖检测方面取得了优异的成果,论文发表在国际材料顶级期刊《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上。学校网页以及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等网络媒体对潘教授和法里德取得的成绩相继进行了宣传和报道,得到了广泛的赞誉。

媒体报道潘路军教授及学生的研究成果

获得这些荣誉后,法里德第一时间向潘教授表示了感谢,给潘教授发来微信和获奖照片。他写道:“我衷心感谢潘路军教授对我的启发、鼓励宝贵的指导。我非常感谢他在整个研究工作中提供的真诚帮助、严谨治学的专业精神和全方位的指导,我无法用言语表达我深切而真诚的感谢。如果没有他的指导,我不可能完成这项研究。

法里德毕业以后回到了巴基斯坦的大学任教,将在中国所学继续发扬光大。法里德的同事Ijaz Ahmad Khan教授也和潘教授联合申报了巴基斯坦的科研基金并获得了资助,并共同举办了“Emerging trends in energy and sensing applications”科学论坛,双方的友谊和合作进一步加深。

潘路军教授和四名留学生博士答辩后的合影

今年正好是潘路军教授指导培养留学生的第十个年头。十年来,潘路军教授用心、用情投入来华留学教育事业,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先后有4名来自巴基斯坦的国际学生在他的悉心指导下顺利完成学业。期间师生合作,在国际著名期刊《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Carbon》,《Nanoscale》 等国际著名期刊上共发表论文24篇,四名学生均以优异的成绩获得博士学位,一名博士后出站。由于学习成绩优异,部分留学生获得“留学生之星”,“大连理工大学国际教育学院优秀毕业生” 的称号,其中一人在第二届“学在大工”大连理工大学中外研究生学术论坛获评一等奖。

国际学生毕业时,纷纷表达了对潘路军教授以及组内的中国同学的感激之情。他们说是中国就是他们的第二故乡,他们在这里学到了科学知识,提高了科研能力,增强了创新意识,掌握了科学研究的方法与技巧,为他们今后的科技生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们不会忘记中国,不会忘记大连理工大学,今后一定会在中巴两国之间搭成一座友谊的桥梁,促进两国之间的交流交往和协作。而这一切正是潘路军教授这十年来对留学生教育的期盼,也是他倾注心血所结成的硕果。






上一条:推动教育合作,共谱丝路新篇| 我校代表赴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参加2023年中国高等教育展 下一条:躬行实践,筑梦启航——汉硕研究生实践活动“启惟课堂”2023活动纪实

关闭

地址:中国·辽宁省大连市甘井子区凌工路2号

邮编:116024

招生咨询:(86)-411-84706048

Email:dutsice@dlut.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