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8日至31日,由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主办、大连理工大学承办的2025年独联体国家本土中文教师来华研修班圆满落幕,来自俄罗斯、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亚美尼亚5个国家的36位本土中文教师参加培训。本次研修以“专业化、实践化、本土化”为标准,紧密围绕独联体国家中文教学的实际需求,通过系统化培训提升本土中文教师中文教学水平和课堂管理能力,助力国际中文教育在独联体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项目根据《国际中文教师能力标准》,设置了“中文教学系列讲座+能力提升实践课+社会实践课”于一体的课程体系,内容涵盖语言要素教学、《参考框架》指导下的中国文化教学、本土化中文教学方法及教学策略、国际中文教师专业能力标准,旨在从专业理念、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实践、专业发展五大方面综合提升本土教师的专业能力。项目学员通过对话语合中心专家团队,深入探讨国际中文教育的前沿理论和实践问题;通过参加中文教学工作坊,亲身体验互动式教学方法的创新应用;通过填写中文教学调查问卷,系统梳理自身教学经验并反馈实际需求。这一综合性培训模式有效促进了参训教师在理论认知和教学实践层面的全面提升。

社会实践课以提升参训教师对中国文化知识、中国国情知识的认识水平为目标,课程内容涵盖“传统文化·历史”“社会生活·文化遗产”和“传统文化·艺术”等多个方面。其中,中国书法、中国篆刻和京剧脸谱等课程使学员感受到了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和独特魅力。星海广场、大连市规划展示中心、天津博物馆、古文化街和张园等地的参观则使学员领略到了中国城市的历史文脉和现代活力。

8月28日,项目举行了结业仪式。国际教育学院孔子学院管理办公室主任杨亮作为项目负责人致结业辞,她阐述了本土教师在促进文明交流互鉴中的桥梁作用,介绍了学校的国际化办学水平及独联体地区中文人才培养情况,希望项目学员在本国培养更多中文人才,助力国际中文教育事业的发展。教师代表宋丽华总结了此次培训的整体情况,期待学员将研修成果转化为教学实践,以实际行动提升当地中文教学质量。学员代表ZHAKISHEVA LAZZAT(丽雅)和TSOI NADEZHDA(崔望)发表了学习感言,表达了对大连理工大学及项目团队的由衷感谢。仪式最后,研修班学员相继表演中国歌曲《朋友》、乌兹别克斯坦舞蹈《安集延波尔卡》和诗朗诵《面朝大海,穿暖花开》,现场洋溢着欢乐与感动。

两周的研修时光转瞬即逝,但友谊的种子已深深扎根。学员们带着沉甸甸的收获踏上归程,他们不仅是汉语教学的实践者,更将成为文明互鉴的摆渡人。未来,大连理工大学将继续搭建语言交流之桥,铺就友谊合作之路,与各国同仁共同续写国际中文教育的崭新篇章。